公司销售战线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,截至9月28日,东山煤矿不仅以亮眼成绩超额完成月度计划,更凭借精煤销量占据全公司总销量三分之一的硬核表现脱颖而出,成功斩获“月度销量冠军”。这份成绩的背后,凝聚着公司的正确领导,凝聚这个矿干部职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,也源于这个矿对“应采尽采、精采细采”理念的执着坚守。他们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精煤战略,精准对接市场需求,实现日均洗选精煤3500~4000吨,精煤回收率达39%,以高效生产与严格品质管控双轮驱动,为公司冲刺年度目标注入了澎湃动能。
走进这个矿的工业广场,一幅火热的奋斗图景扑面而来。运煤车辆往来如梭,洗煤车间机器轰鸣,井下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高速运转,每一处都涌动着“大干快上”的奋进热潮。这份成绩的取得,绝非偶然。矿长齐伟在接受采访时坦言,面对地质条件复杂、市场需求波动等多重考验,全矿上下围绕“保安全、稳产量、提质量”核心目标,逐个破解生产堵点,攻克技术难关,在重重考验中笃定前行,阶段性收获了成果。这个矿坚决落实公司要求,将生产目标细化到每个岗位,责任落实到每名员工,构建起“生产接续、洗选加工”全链条协同作战的高效生产机制,为产能释放筑牢了坚实根基。
在生产环节,这个矿将“安全高效开采”作为核心抓手,以技术创新破解地质难题,用精细管理激活产能潜力。针对井下不同采区地质条件差异显著的问题,组建了专项技术攻坚小组,反复优化综采工作面布置方案与采煤机运行参数,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,提升作业效率做到吃干榨尽。同时,严格遵照公司要求,在符合作业条件的生产区域全面推行综合机械化掘进作业,使综掘占比提升至近50%,有效缓解了接续紧张问题。在管理层面,创新推行“小班量化考核”制度,将产量、安全、煤质等关键指标与班组绩效直接挂钩,让“多劳多得、优绩优酬”落到实处,极大激发了一线员工的生产热情,推动生产接续有序推进,原煤产量稳步攀升。
西采区6d下工作面的生产实践,正是这个矿“应收尽收”资源利用理念的生动写照。按照初始设计图纸,该工作面已抵达采止线,即将结束回采作业。然而,矿上技术人员在日常现场巡查时,敏锐察觉到工作面后续仍有可开采的煤炭资源,不过,矿岩石悬空的安全隐患成为了“拦路虎”。为充分挖掘资源潜力,这个矿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团队深入井下现场勘察,反复研讨解决方案,最终确定通过调顶拉底的工艺手段,成功多回采10米,额外回收原煤6500吨,真正将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。
如果说高效生产是“开源”,那么严格控质便是“节流”,更是打开市场的“金钥匙”。这个矿在追求产量提升的同时,始终将煤质管控摆在核心位置。针对皮带连续化作业中携矸量较高的痛点问题,他们精准施策,在储煤仓上口加装大型破碎机,对输送过程中的大块岩石进行破碎处理,从源头减少杂质混入,有效提升了原煤品质。作为煤质把控的关键阵地,选煤厂承担着原煤入洗的重要职责。
9月份,由于原煤产量不断增加,选煤一厂遭遇精煤压滤机处理能力不足的难题,若不及时解决,将导致精煤泥堆积,影响后续产品质量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选煤一厂技术团队迎难而上,创新采用添加疏水剂的方法,将每台精煤压滤机的工作循环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50分钟,大幅提升设备处理效率,既保障了原煤入洗量,又稳稳守住了精煤产出质量底线。
煤质科与选煤厂的紧密联动,更是为煤质管控加上了“双保险” 。“苏厂长,刚才的化验数据显示,今早送检的精煤样本灰分超标,必须马上排查调整 !”煤质科主任工程师费猛手持化验单,一路小跑赶到选煤厂,找到技术副厂长苏邵波。苏邵波接过化验单,仔细查看后立刻回应:“费工,多亏你及时通报。我们马上组织人员对洗煤全流程开展排查,初步判断问题可能出在脱水环节或药剂添加上”话音刚落,选煤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技术人员分头行动,一边对脱水拓泥设备进行全面检修,一边精准调整浮选药剂添加量。经过两小时的紧张调试,煤质科再次取样化验,灰分指标成功回归正常范围。“苏厂长,最新结果出来了,灰分达标,这次调整太及时了 !”费猛的喜讯传来,选煤厂的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。正是这种煤质科实时监测、选煤厂快速响应的无缝衔接机制,让这个矿的精煤质量始终保持稳定可靠,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