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发展后劲全面夯实、原煤产量稳步跃升、经营成效全面向好、矿区发展欣欣向荣,正昂首迈向建成鸡矿公司效益强矿的新征程……这是荣华一矿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亮眼答卷,而且多项关键指标再度刷新历史峰值,整体发展态势稳健上扬、质效双增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队伍实力的整体增强。
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人才是煤矿长远发展的重要资源。近年来,荣华一矿党委聚焦队伍人员不足、能力不强主要矛盾,扎实践行“知己补短”的励志文化,多点发力强化队伍建设,通过实施引智招才、精心育才、科学用才政策,培育出一支素质过硬、攻坚有为、实绩突出的高效团队,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。
“提起我们矿的员工队伍建设工作亮点,那可有太多东西能介绍了,矿党委在留住人才、知人善任这方面发挥到极致,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。目前,我们全矿管理人员中80后管理人员,占比70.3%……”骄傲自豪的心情在政工部长吕晓光脸上溢于言表。
怎样才能激活人才队伍的“一池春水”?栓心留人的环境,离不开成就事业的土壤,只有“土壤”好了才能为企业浇灌出郁郁葱葱的人才之林。近年来,矿党委通过制定完善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,下发《关于对煤矿主体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实施保底工资的规定》的通知,尽其所能地给予新招录的大学生优厚待遇;矿党委领导更是以上率下,高度重视新入职的大学生。领导班子通过召开专题见面会,由矿长亲自为新录用的大学生们详细讲解本矿长远发展前景、矿井比较优势、分析个人发展方向。各专业人才到岗以后,由专业副总工程师带队,让他们到采掘一线进行锻炼,增加井下实战工作经验。这个矿始终紧扣“高精尖缺”人才需求,2023年至2025年累计招录全日制本科大学生22人。

提及为什么留在荣华一矿,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的陈桂林打开了话匣子:“在生活上,我们矿从吃住行入手,给予我们最贴心的温暖,在个人发展上,通过矿领导讲解,我们知道了荣华一矿一直致力于培养技术型人才,为有理想、有抱负的人才绘制了一幅‘有能力,就可为’的职业发展蓝图。”短短两年的时间,陈桂林便成长为采煤区的主任工程师;而年仅25岁,同样也是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的王明进,也是在2023年入职荣华一矿的,现在已经担任皮带区的主任工程师。如今,二人都已成为各自专业内的技术带头人。
“重新竞聘上岗”、“打乱重分”、“能者上”……专业人才“内卷”的风气已经刮了起来。此风不是一阵,是一直!在听到矿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决定,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后,管理干部的危机感随之而来——从2024年开始,竞聘上岗制度覆盖到荣华一矿的各个专业。领导班子首先对综掘区的技术人员“开刀”,组织召开竞聘上岗活动,经过笔试一系列程序后,发现有1名主任工程师和3名技术员不符合岗位要求,在免去他们职务以后,4人下被调到井下一线重新锻炼,一个月以后对其重新考核。技术员张成德经过两次专业考核,都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,成功聘任为综掘区主任工程师。“让骨干人才从‘独善其身’到‘带动一片’;选拔合适的人到合适的、关键的岗位上去;强弱强、补短板,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;只要肯努力,每个人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……这些都是我们矿持续提倡的人才强企的理念——只有扎根土壤,无惧环境,用钻劲、耐心和信心克服重重困难,最终才能破土出苗,长为参天大树。”矿党委副书记兴伟说。
从建矿至今,荣华一矿因为交通不便、建矿较晚,始终面临严重缺员的棘手问题,缺兵少将注定会成为长期以来阻碍其发展的桎梏。为彻底解决这道难题,他们借助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、南方务工劳动力资源回流的有利时机,借助地缘优势,积极主动地在附近村屯通过走家串户、村屯广播等形式,积极开展招工工作,为矿井长远发展积极“招兵买马”。为了让更多人知晓此次难得的招工机遇,他们组建了专业的招工小组,干部职工及其家属们也纷纷响应号召,踊跃化身招工“宣传员”。借助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力,以及宣传单的精准投放,招工信息如同蒲公英的种子,飘散至各个角落。每到一个村屯,招工小组都与当地村委会密切配合,借助村广播每日定时播报,让招工信息“声”入人心;在村民活动中心宣传栏张贴醒目的宣传海报,吸引村民的目光。2024年以来,招收技术人员10人(实习期挖掘)及采掘一线员工534人,辅助工种130人,员工总数由2020年的990人增加至目前的1670人(无团队挂号),增幅68.7%,有效缓解了缺员的实际情况。
从“人才活水”到“发展涌泉”,荣华一矿党委本着持续建设本领过硬、作风扎实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工作思路,让“人人皆可成才、人人尽展其才”成为真实写照,越来越多的“千里马”在此竞相奔腾。展望未来,他们定能成为企业的磅礴力量,在各自岗位发挥引领作用,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。